文章出處:嬰兒與母親
作者: 周品攸
發表日期:2021-05-24
臺灣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日前有一名31歲孕婦,包含自己、媽媽及丈夫一家三口都確診,伴隨發燒和喉嚨痛的症狀。孕期都在萬芳醫院產檢,而得知該孕婦確診的消息,為了避免孕婦病情惡化增加更多風險,醫療團隊決定替當時已懷孕37週(算足月)的孕婦進行剖腹生產,手術室採取高規格備戰,所幸最後順利產下寶寶,母子均安,為這場戰役傳來一股正能量。
不過,隨著疫情升溫,在婦產科診所產檢的臨盆孕婦,及看診的醫生們大概是近期最焦慮的一群人,再加上各大醫療院所為了杜絕院內感染,紛紛宣布,預約住院患者需進行篩檢,採檢結果陰性者始可入院治療。也就是說,待產的孕婦入院前都必須持COVID-19篩檢陰性,大醫院還得有PCR陰性報告。
篩檢量能不足,恐使孕婦無法入院待產
臺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5/22在臉書指出,許多婦產科診所的接生數量大,但目前衛生局不允許診所自行實施篩檢COVID-19,建議孕婦及陪產家屬自行到政府公布的各地篩檢站檢查,但各地篩檢站的能量非常有限,就雙北的孕婦來說,不太可能消化得完。更無奈透露,到醫院準備接生時,待產的孕婦及先生入院快篩都呈現陰性,但PCR檢驗快一天了,結果尚未出來,顯示現在各檢驗單位的PCR檢查已經超載。
施景中醫師更以雙北的篩檢站為例,台北市先前只有4個篩檢站,平均每個站點一天只有200~300的量能;新北市則原本只有8個篩檢站,每個站點一天約100~400的量能,著實不太夠,再加上各大醫院又紛紛降載以應付下一波危機,恐怕會造成孕婦及陪產家屬無法入院。因此呼籲中央可以研擬鬆綁相關法規,並限額配給認證的篩檢工具給基層,各診所應該有人力可以自行採檢。
延伸閱讀:10月嬰、1歲童確診!醫提醒:出現2症狀當心已染疫!
雙北增設篩檢站,共同呼籲:有症狀、高風險再來
關於篩檢量能不足的問題,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從5/24起,除了萬華4個篩檢站,增設20個快篩站點,分別位於台北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康寧醫院、三軍總醫院及其松山分院、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台安醫院、博仁綜合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國泰綜合醫院、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西園醫院、聯合醫院5個院區,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8點至晚上8點。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新增二處機動篩檢站,分別位在中和及板橋,加上原有的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分院、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板橋分院、土城長庚醫院、永和耕莘醫院、部立樂生療養院、輔大醫院、中和社區篩檢站、新店耕莘醫院,共10處社區篩檢站,總篩檢量能可達2600人。
不過,雙北市長共同呼籲,請有高風險區活動或接觸史者,且有明顯症狀者再來快篩,請一般民眾不要加入排隊行列,以免讓自己身陷感染風險中。
面對疫情升溫,孕婦該如何保護自己與胎兒?
1.前往產檢或快篩,必戴口罩、手套及面罩
第一孕期除了產檢以外,容易因為孕吐、出血等不適狀況而就醫;而第三孕期臨近生產,須產檢的次數會變多。再加上現在醫院規定須持採檢陰性證明才能入院,使得臨盆的孕婦,除了到醫療院所產檢,還必須前往傳染高風險的篩檢站。
因此醫師提醒孕媽咪外出時要配戴口罩、手套,最好也能加上防護面罩或護目鏡,若想再更進階的防護,就是穿上輕便雨衣,並攜帶小罐的消毒噴霧,防止飛沫、接觸傳染,尤其是最容易附著病毒的門把,接觸前可先噴灑消毒液。
2.返家確實洗手、洗澡、消毒
結束返家後,輕便雨衣若無法確保消毒完全,可直接與口罩一起包起來丟棄,其餘防疫用品則要確實用漂白水或酒精消毒。此外,務必將身上的衣服換下,洗手、洗澡,換上乾淨、無汙染的衣服喔!
3.使用消毒水清潔居家環境
在家裡可以用消毒水(消毒水濃度為5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擦拭地面、家具、門把等處,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
4.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優質油類
飲食最好以天然、食物原型為主,均衡飲食才能有保存基本的體力,此外可多補充蛋白質,如:肉類、魚類、滴雞精等,魚肉還含有豐富的DHA、EPA。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及鋅、鐵等礦物質對孕婦也很重要,涵蓋在很多種食物中,如:深色蔬菜、水果、奶類等。選擇好的油也很重要,多吃含Omega-3的油類,少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炸物、加工食品,也會改善體質。
5.營養品可適量補充
大多孕婦因懷孕後荷爾蒙改變,使得免疫力降低,這時候對營養的需求會比較高,可視情況補充足夠的營養品,如:綜合維他命、維生素D3、魚油、藻油及益生菌,補充好體力才能有效的對抗病毒。茂盛醫院李俊逸執行長指出,孕婦補充益生菌可分兩部分,一是針對腸胃道,可改善孕期因肚子變大壓迫到腸胃道而引發的不適;二是針對陰道,可維護私密處健康,避免發生泌尿道感染,使免疫力下降的情況。
原文連結: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1968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