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嬰兒與母親
作者: 戴筠
發表日期:2021-07-03
疫情升溫以後,不少孕婦都不敢到醫院產檢,就怕會增加感染風險。懷孕碰上疫情可以減少產檢次數嗎?到醫院產檢、生產如何確保安全?我們專訪婦產科醫師,讓準媽咪一次掌握從孕期到產後的防疫重點。
三級警戒領處方籤、看報告 可採視訊看診
日前疫情升溫讓許多準媽咪十分擔心,就怕到醫院產檢會增加感染風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明緯表示,如果只是要領取處方籤、看報告,可以採取視訊看診。以新竹台大醫院為例,上醫院官網點選「視訊看診」,選擇婦產科掛號,行政人員會在看診前一天致電說明視訊軟體如何下載、安裝、使用,當天只要上網登入「虛擬候診室」等候叫號即可。
Tips.防疫期間要確認抽血、驗尿等檢查報告,可下載衛服部App登入「健康存摺」查詢。
怕增加感染風險 產檢可減為8次
如果要照超音波做例行產檢,以目前國建署建議的10次產檢為基準,三級警戒可減為8次。8次產檢時間為8~9週、12週、17週、21週、26週、32週、36週及38週。若疫情再升級,懷孕20週前的兩次產檢可只做一次(12或17週擇一),32週的產檢也可以跳過。
別漏掉!懷孕3階段必做產檢
8~9週:確認有無懷孕、排除子宮外孕、領取媽媽手冊
看到驗孕棒出現兩條線時,可以先不用急著到醫院,從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往後算,大概8週或9週再到醫院即可。第一次產檢會做超音波確認有無懷孕,並檢查胚胎著床的位置、大小、心跳及胎數排除子宮外孕的風險,確認無誤即可領取孕婦手冊。
12週:第1孕期唐氏症篩檢、第1孕期子癇前症篩檢、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查(NIPT)
17週:第2孕期唐氏症篩檢、羊膜穿刺
21週:做高層次超音波確認胎兒各部位發育正常
26週:妊娠糖尿病篩檢、早產衛教及體重管理衛教
32週:第3孕期超音波
30週以後才能進一步觀察胎兒是否發育遲緩,此時醫師會透過超音波確認寶寶的生長狀況,若發現胎位不正,可利用膝胸臥式矯正胎位。
36週:確認胎兒生長狀況、乙型鏈球菌篩檢、決定生產方式、認識產兆
38週:規劃生產時間
由於大部分醫療院所在三級警戒期間都規定產婦須提供快篩或PCR檢驗報告才能住院,且自然產要掛急診、急診室傳染風險較高,如果要自然產,最好在37週以後提前與醫師預約篩檢並催生。
高齡產婦、多胞胎懷孕風險高 仍須定期產檢
由於高危險妊娠的懷孕生產風險較高,如果媽咪是40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懷多胞胎、BMI值35以上、懷孕中後期持續出血、有早產、子癇前症等孕期異常病史、有子宮中隔、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子宮病史、有氣喘或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慢性內科疾病,或產檢發現胎兒發育異常,仍須定期產檢,並按醫囑在規定時間到院檢查。
快筆記!醫院產檢9大安全守則
疫情期間產檢須全程做好防護,以下提供9個自我保護守則給媽咪參考:
守則1 登入欲就診醫療院所官網或App查詢看診進度,快到號再出門,縮短候診時間。
守則2 出門前戴好口罩保護口鼻、戴上面罩保護眼睛。
守則3 沒有特殊不適儘量自己到院、減少同行人數。
守則4 進入醫院後儘量不碰扶手、開飲機、電梯按鍵等公共設施,如廁後徹底洗手再用乾洗手消毒。
守則5 進入候診區採取梅花座。
守則6 結帳時先到旁邊觀察,若人潮較多,先拿號碼單到通風區域等候,等人潮減少再到櫃台結帳。
守則7 離開醫院前用乾洗手消毒雙手。
守則8 若有穿隔離衣,離開醫院後須立即脫掉丟棄。
守則9 回家後立刻脫下口罩丟棄,將雙手洗淨後馬上洗澡。
提醒媽咪,居家防疫期間要隨時注意身體反應,出現下列狀況別遲疑,馬上到醫院就對了。
這些情況須就醫!
懷孕0~12週
1.陰道持續出血、出血量比月經第一天的量多
2.下腹悶痛超過半小時,痛到彎腰或無法走動
3.一天僅排尿1、2次,合併劇烈孕吐
懷孕12~36週
1.陰道持續出血、陰道出血合併下腹悶痛或下背痠痛
孕期出血是相當常見的情況,如果只是少量點狀出血,不用太擔心。但如果持續出血、出血量比月經第一天的量多,或出血時合併下腹悶痛或下背痠痛,就要馬上掛急診就醫。
林明緯表示,有些準媽媽會將尿路感染出血或痔瘡出血與孕期異常出血搞混,他解釋,尿路感染出血只有排尿才會出現、解尿時有熱痛感、底褲不會有血跡;痔瘡出血只有排便才會出現、血液是從肛門流出。如果是痔瘡出血,可以先用衛生紙加壓止血,血止不住再就醫。
2.陰道出現量多、散發惡臭或魚腥味的分泌物
分泌物的量較多、散發惡臭或魚腥味可能是細菌感染,最好就醫檢查降低早產風險。
3.下腹緊、脹、硬或悶痛,每10分鐘出現一次,休息無法改善
下腹緊、脹、硬通常是宮縮,如果一次持續1、2分鐘、1小時出現6次以上、休息無法改善,須馬上就醫。宮縮時悶痛代表宮縮的強度很強,出現這種情況且休息無法改善,也要就醫檢查。
林明緯表示,懷孕後期子宮變大拉扯肌肉韌帶神經,容易出現肚子抽痛的情形,如果只是單純抽痛沒有發緊、發脹、發硬,不需要擔心。絞痛、拉扯痛只要肚皮沒有變得硬邦邦,也不必過度緊張。宮縮時可以先躺著或坐著休息,觀察肚皮緊、硬的狀況是否會改善。
懷孕16~40週
1.胎動頻率驟減或胎兒在「該動的時候沒有動」
一般來說,22~24週就可以感覺到明顯胎動,如果胎動突然減少,或寶寶沒有在平常活動的時間點動,可以先喝點果汁、站起來走一走、托著肚子輕輕搖晃,持續觀察1小時如果還是沒動靜,再就醫。
Tips.不同胎兒的活動力差異很大,每個媽媽對胎動的敏感度也不同,觀察時不需要和其他人比較。
2.下體流出大量透明、無尿騷味的液體,底褲溼透
孕期下體流出大量透明、無尿騷味的液體通常是破水了。發現底褲、外褲被水樣液體浸溼就要趕快掛急診。如果只有底褲溼透,一天不定時出現好幾次,可能是高位破水,這種情況比較沒那麼緊急,但也要趕快到門診就醫。
懷孕確診怎麼辦?3招自我照護
如果不幸在懷孕期間確診,該怎麼辦呢?林明緯表示,根據目前統計數據,懷孕婦女感染COVID-19大約有2/3完全無症狀,20%會出現類似輕微感冒的反應,另外有10~15%會演變成重症。確診後如果只有出現感冒症狀,可以先居家隔離,多喝溫水、多休息、吃普拿疼護理。若出現嘴唇發紫、高燒不退、呼吸喘、胸痛、胸悶或嗅味覺異常等症狀,要馬上就醫。
選擇生產醫院 用3個問題確認感染管控是否到位
疫情期間選擇生產醫院,須觀察感染管控是否到位。建議媽咪可以致電詢問「產婦及陪產者是否要提供PCR檢驗報告」、「待產區域是否分艙分流」、「確診產婦是否會另外安排到負壓隔離病房生產」。
另外,因為疫情期間生產須全程戴口罩,可一併確認產房是否會提供氧氣鼻導管幫助生產。
產後擔心寶寶群聚感染 可採母嬰同室
產婦及新生兒是易受傷害族群,產房、嬰兒房的管控措施通常會比較嚴格。不過各家醫療院所對嬰兒房的管制做法不同,如果擔心寶寶有群聚感染風險,產後可選擇母嬰同室。住院期間避免到公共區域,儘量待在房間降低風險。
居家防疫5大養胎原則
長期關在家中,身心都容易出問題,防疫期間別忘了把握以下5個養胎原則:
原則1:儘量自己煮、以生鮮食材為主
懷孕期間應少吃罐頭、泡麵等加工食品,以原型食物為主。訂購外帶食物須把握營養均衡的原則,選擇優質五穀雜糧、蛋白質與蔬菜,避免喝含糖飲料。若餐點有附飲料,下單時可註明取消或換成其他較健康的飲品。自己煮可以避免過多調味,相對比較健康。
原則2:善用線上影片、體感遊戲保持運動習慣
運動不但對生產有幫助,也可以緩和因疫情而緊繃的心情。Youtube有不少孕婦瑜伽影片,閒暇時不妨跟著做。《switch》、《Wii Sports》、《健身環大冒險》等體感遊戲是不錯的居家運動媒介,可以找時間約另一半一起動一動,但要記得避開「比賽類」及「跳躍式」的遊戲項目。運動時要隨時補充水分,若下腹出現緊悶的感覺,應降低強度以策安全。
原則3:避免在睡前看太多疫情資訊
密集接觸疫情資訊容易影響睡眠品質,睡前最好讓大腦徹底放空。
原則4:適時出門散步或開車兜風
長期待在室內缺乏活動會讓血液循環、新陳代謝變差,導致心情鬱悶、倦怠疲累,平常可以選擇人潮較少的時段到家附近散步,或和另一半開車出門兜風。
原則5:定期測量、監控血壓
血壓過高會增加子癇前症風險,孕期最好定期測量、記錄血壓。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1年7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原文網址: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