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寶貝都要平平安安 順產5大關鍵

文章出處:嬰兒與母親
作者:Angela
發表日期:2023-02-01

孕媽咪懷胎十月,歷經一次又一次產檢闖關,終於來到臨盆時刻,俗話說「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直白描繪女人生產的艱辛與危險。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共有22名孕產婦死亡,死亡率是近十年次高紀錄,分析其中原因,高齡、肥胖與多胞胎為致命主因,如何順產,讓媽咪寶貝都能平平安安,絕對是每一個新生兒家庭最深切的盼望。

媽咪寶貝都要平平安安 順產5大關鍵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發布最新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為每10萬活產中有16人,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全球38國相比,死亡率排名第7,略低於美國17.4人,遠高於英、法、德、義等歐洲多國,也比韓國9.9人與日本3.7人高出許多。

 

◎關鍵1 適孕年齡很重要,過早過晚都不好

深究箇中原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楊稚怡直言,2022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最新臨床研究已證實,高齡恐導致不孕、流產機率大幅提高,合併妊娠糖尿、子癲前症、產後大出血等併發症,甚至影響產後母乳奶水多寡,而對寶寶來說,也會提高神經血管、心臟等先天性構造異常,或導致胎兒過大、早產等狀況。

根據內政部去年報告顯示,台灣有67%女性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其中有6%年齡超過40歲,平均孕產婦年齡為31.23歲,與20年前26.74歲相差越拉越大。適孕年齡過猶不及,太早、太晚都不好,女性最佳適齡生育年齡為25~34歲,一旦超過35 歲後,懷孕率及活產率會急速下降。

 

◎關鍵2 飲食西化,造成肥胖、三高媽咪增多

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高油、高鈉、高糖飲食,導致肥胖比率激增,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逐年上升,2016至2019年平均過重率達47.9%,等於每2位成人幾乎就有1人過重,體重上升會增加罹患三高慢性病風險,對於孕媽咪來說,更是無聲健康殺手。

楊稚怡醫師提醒,按照《孕婦健康手冊》上建議,懷孕媽咪的體重增加宜控制在10~14公斤內,搭配BMI值計算,留意每個月體重增加速度,將體重增加速度控制在每月0.5~1公斤、最多不超過2公斤範圍內。

孕媽咪若體重控制不良,恐引發癲癇、低血糖症、多血性貧血與胎糞吸入,尤其妊娠高血壓與糖尿病風險更高,恐合併出現產後出血、增加嬰兒死胎率與新生兒死亡率等。對寶寶來說,妊娠體重增加過度,也會導致胎兒窘迫、發育遲緩,若準媽咪糖分攝取過多,則會造成巨嬰難產風險,百害而無一利。

除了透過14次產檢量測體重追蹤,也可搭配營養科、衛教師專業諮詢,共同擬定健康飲食計畫,尤其孕期喝糖水測試未過關的媽咪,可於28週後申請血糖量測試紙,追蹤早晚血糖變化,對症下藥找出體重超標原因。

 

◎關鍵3 多胞胎風險高,必要時減胎求保全

隨著不孕症治療發展,為提高懷孕機會,廣泛使用排卵藥物、進行人工授精或選擇試管嬰兒療程,媽咪懷上多胞胎機會大幅上升,根據統計,雙胞胎發生率提升3倍、3胞胎或以上的多胞胎機率則躍升20倍。

考量多胞胎妊娠具較高風險,從2009年開始,世界各國逐漸為不孕症治療立下規範,例如以試管嬰兒療程來說,依據人工生殖法規範及台灣生殖醫學會建議,40歲以上女性,單次最多植入4顆胚胎,35歲以下最多植入2顆胚胎。

「手心手背都是肉,多胞胎會提高早產機會,媽咪肚子撐滿寶寶,也會增加產後大出血機率。」楊稚怡醫師坦言,每當醫學中心遇到轉診的高危險群多胞胎媽咪,會嘗試與家屬討論減胎,「臨床上曾遇過多次,媽咪因一個都不能少的堅持,最後導致所有寶寶全數流掉的悲傷結果,若觀察寶寶已出現構造異常狀況,站在醫師立場,會建議減胎保周全。」

 

◎關鍵4 建立高危妊娠媽咪產前轉診機制

面對上述已知的高危險妊娠媽咪,衛福部醫事司、國家衛生研究院推動「周產期照護網絡計畫」,除建立產前轉診機制,也成立新生兒外接團隊,一旦新生兒出現呼吸窘迫、抽搐或敗血症時,立即轉診至有新生兒專科團隊的醫院,並建立開放醫院模式,讓過去受限人力設備無法提供接生服務的診所,仍可提供孕產婦就近產檢,直到生產時再轉赴設備充足醫院,改善可控制風險因子。

「以中國附醫來說,我們有1/3是診所轉來的高危險妊娠媽咪,對醫病雙方來說,越早掌握產前評估狀況,越能及早因應並改善可控風險,再怎麼樣醫學中心的支持資源與處理經驗一定會比較豐富。」楊稚怡醫師坦言,臨床上曾收治嚴重子癲前症媽咪,幾乎呈現中風狀態,「每個故事背後都是斑斑血淚,站在婦產科醫師立場,無不希望把風險、憾事發生率降到最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主任林湘瑜也表示,產前包括懷孕36週內羊水過多、41週後羊水過少、母體有子癲或子癲前症、高血壓、多胞胎、胎兒貧血,以及生產時需緊急剖腹導致大出血、臀位或胎位不正、肩難產、臍帶脫垂、羊水胎便染色或胎盤早期剝離等狀況,都會建議直接轉診至鄰近醫學中心。

「很多情況緊急到媽咪根本來不及去婦產科,直接在救護車就生出來,因此只要產前檢查有異常,時間許可下我都會建議及早轉診,赴有辦法照顧早產兒的醫學中心。」林湘瑜主任表示,NICU最常外接支援生命徵象不穩定的寶寶或是早產兒,考量救護車出車有一定聯繫作業時間,除了培養第一線診所醫護人員熟練新生兒急救術、搭配彈性產前轉診機制,緊急狀況下佐以類遠距醫療,讓母嬰的寶貴生命不必再和死神拔河。

 

◎關鍵5 產兒科合作,抓出母嬰安全平衡點

從數據上來看,85%新生兒在出生後30秒內可自行呼吸,足月新生兒出生後約有5%需正壓換氣幫助、2%需插管,約千分之3需要胸部按壓和急救藥物幫忙,林湘瑜主任提醒,新生兒若經過急救,後續住院期間更需密切監測,以及頻繁評估呼吸、血壓、血糖、電解質、小便量、神經狀況與體溫,非一般婦產科診所人力所能兼顧,會建議直接送設有NICU的醫學中心。

過去婦產科醫師與新生兒科醫師,甚至連孕媽咪與家屬都會出現必須先保護媽咪或寶寶的拉鋸戰,「站在醫療的立場,媽咪與寶寶都能平安健康才是雙贏。」林湘瑜主任與楊稚怡醫師說。

抓到對母嬰彼此都好的安全平衡時間點,搭配完善早產兒醫療照護,林湘瑜主任感性地說:「每一次產房傳出寶寶宏亮哭聲,對醫護人員來說是最開心的事,反之如果寶寶不哭,可能就換媽咪或醫護人員哭。」即使是身經百戰的NICU醫師,仍盼望幫助每一位媽咪寶寶平安順產。

 

楊稚怡 醫師小檔案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學歷/法蒂瑪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流行病學組博士候選人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研究醫師、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英國胎兒基金會頸部透明帶量測認證合格醫師、英國胎兒基金會鼻骨量測合格醫師

 

林湘瑜 醫師小檔案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新生兒加護病房 (NICU) 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班在學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研究醫師、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

 

延伸閱讀:
一、「爸爸實體手冊上路」2月1日起準媽媽產檢1次拿2本手冊
https://pse.is/4qqzyp
二、求順產!每天勤練2招式,讓妳生產快又不痛
https://pse.is/4pe8db
三、剖腹產最怕遇上沾黏!「術後沾黏」預防、治療怎麼做?
https://pse.is/4pqf45
四、孕媽咪憑好孕棉免費兌換順產禮盒
https://hugsie.com.tw/2021/12/20/pgsn-3/
五、拯救孕期睡眠品質,孕婦枕、月亮枕使用方式全攻略
https://pse.is/4pjg6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原文連結: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3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