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出血一定是黃體素不足?專家:還有8種情況要小心!

文章出處:嬰兒與母親
作者:戴筠

「喂,李醫師,不好意思這麼晚打擾您,我太太剛剛起床上廁所發現內褲流了一攤血,請問這樣有可能是流產嗎?還是…」懷孕期間出血總讓人驚慌失措,不過並不是所有出血都需要擔心。學會在第一時間判斷出血形態、掌握不同出血狀況,讓專家幫妳安穩度過孕期。

出血了?別緊張 先看是哪一種形態

孕期出血通常會讓媽咪心驚驚,但並不是所有出血都需要擔心。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翌捷表示,懷孕出血分成幾種形態,如廁後衛生紙有血絲或內褲有點狀血跡屬於少量出血,一般沒有大礙;褐色出血多半是先前體內殘存的血液沒有及時排出,只要量不多,沒有伴隨腹痛,也不必緊張;比較需要注意的是鮮血和血塊,出現這種情況代表體內正在流血,而且出血的量很多,才會在第一時間被排出,懷孕初期排出血塊有可能是流產徵兆,要特別小心。由於出血合併腹痛對妊娠影響較大,無論出血量多寡,只要同時出現腹部陣痛、悶痛、劇痛或類似排尿灼熱疼痛等表現,就要立即就醫檢查。

 

懷孕早期出血原因

可能原因1.胚胎著床

出血形態&症狀:在經期來潮前排出少量點狀、血絲狀的粉色或褐色血液。

成因&危險因子:受精卵在著床過程中可能會輕微損傷子宮內膜,造成子宮內膜出血,這在懷孕初期很常見,基本上不會影響妊娠,但如果超音波檢查未發現胚胎,就要小心子宮外孕的風險。

如何處理:胚胎著床出血發生的時間點較早,時常會被誤以為是月經,如果在備孕期間出血,出血時間在月經來潮前、出血量比平常月經量少,最好到婦產科檢查是否為著床性出血。著床性出血通常只要墊護墊觀察即可。

 

可能原因2.黃體素不足

出血形態&症狀:排出少量粉色或褐色血液,或排出大量鮮血、血塊。

成因&危險因子:懷孕初期胎盤尚未發育完成,此時卵巢會代替胎盤分泌黃體素,當卵巢分泌的黃體素不足,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出血。由於黃體素可以減少子宮收縮,讓子宮內膜腺體增生、肥厚,是幫助受精卵著床的重要元素,懷孕初期黃體素不足可能會導致流產。

如何處理:先照超音波檢查胎兒心跳發育是否正常,若胎兒心跳停止或發育不良,代表出血是胚胎本身的問題,與黃體素不足無關;若胎兒心跳發育正常,確認出血原因是黃體素不足,可視情況補充黃體素改善症狀。曾翌捷醫師表示,由於懷孕前3個月做卵巢手術可能會影響卵巢分泌黃體素,如果在懷孕初期發現卵巢長腫瘤且需要開刀,最好等懷孕滿3個月以後再開刀,以免增加早期流產風險。

 

Q黃體素不足一定要補充黃體素才不會流產?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最新研究顯示,懷孕初期黃體素不足,施打和不施打黃體素的流產機率只差3%,除非有重複流產病史,否則施打黃體素並不會明顯降低流產機率,由此可見施打黃體素並不是黃體素不足的必要選項,實際處理還是要以臨床情況為主。

 

 

可能原因3.自然流產

出血形態&症狀:排出比月經量多的鮮血或血塊,有時會伴隨骨盆、腹部或下背疼痛。

成因&危險因子:懷孕初期胚胎狀況還不穩定,會與著床的子宮壁產生程度不等的分離,當分離面血管破裂,就會造成出血。懷孕初期自然流產有8成比例都是胚胎發育不良,剩下2成則是胎盤缺陷或精子、卵子異常。

如何處理:服用促進宮縮的藥物排出妊娠組織,搭配輕度止痛藥緩解不適,服藥期間持續觀察出血量和疼痛感是否逐漸減緩,再回診確認子宮腔的剩餘組織已完全排出體外,只要胚胎被完整排出,大約兩個禮拜就會停止出血,兩個月內即可恢復經期。

曾翌捷醫師提醒,胚胎發育不如預期、無法確認胚囊中是否有胚胎、無法確認胚胎是否有心跳、胚胎心跳消失都是自然流產的徵兆,產檢時出現上述任一種狀況就要做好流產的心理準備。許多婦女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懷孕,早期流產卻不自知,備孕期間如果經期來得較晚,量又特別多,最好到婦產科檢查是否為流產。

 

可能原因4.子宮外孕

出血形態&症狀:排出少量褐色血液或持續流出深黑色血液,腹痛明顯,有時還會合併內出血。

成因&危險因子:正常情況下,胚胎會在子宮著床發育,當胚胎著床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如輸卵管、子宮角、子宮頸、卵巢或腹腔),人類絨毛膜激素(β-hCG)

會降低,進而使子宮內膜剝落出血,此時若沒有及時移除胚胎,讓胚胎在子宮以外的地方長大,胚胎著床位置周遭的血管會被擠壓破裂引發大量內出血,可能會造成孕婦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處理:先觀察胚胎發育狀況及β-hCG數值,若胚胎發育緩慢、β-hCG上升速度緩慢、母體生命徵象穩定,僅需追蹤觀察讓胚胎自然萎縮;若胚胎有持續成長的跡象、尺寸小於2公分且尚未出現心跳、妊娠週數小於6週,會在肌肉注射MTX(Methotrexate,一種早期化療藥物)使胚胎萎縮;若胚胎有持續成長的跡象但尺寸較大,會用開腹或腹腔鏡手術移除,如胚胎著床在輸卵管,會視輸卵管受損情況考慮保留或摘除輸卵管。

有子宮外孕病史、反覆骨盆腔發炎病史、曾做過骨盆腔或腹腔手術均會導致骨盆腔結構沾黏,增加子宮外孕的風險,多胞胎孕婦子宮外孕的機率也比較高,如有上述任一項危險因子,懷孕後最好提早就醫檢查。

可能原因5.子宮頸瘜肉

出血形態&症狀:排出褐色血液或鮮血,出血量類似月經。

成因&危險因子:瘜肉的表皮組織既脆弱又布滿豐富血管,一旦碰撞或摩擦便會出血,但不會對妊娠造成影響。

如何處理:先做超音波和內診評估出血來源在子宮或子宮頸,確認是子宮頸瘜肉後,先在瘜肉局部塗抹藥物或用電燒止血,之後持續觀察,反覆出血再開刀切除。

 

可能原因6.子宮頸糜爛

出血形態&症狀:排出少量褐色血液或鮮血,部分慢性子宮頸炎患者會出現外陰部搔癢疼痛、排出黃色或黃綠色分泌物、陰道散發異味等合併症狀。

成因&危險因子:子宮頸糜爛主要是子宮頸感染黴菌、細菌或滴蟲,因為發炎而糜爛,當發炎部位的血管組織受到碰撞或摩擦,便會破裂出血。子宮頸被感染,特別是細菌感染,有可能引發早產或早期破水。

如何處理:局部塗抹藥膏、口服藥物或使用陰道塞劑治療,防止子宮頸因為持續發炎而反覆出血。

 

可能原因7.子宮肌瘤

出血形態&症狀:排出大量鮮血或血塊,出血形態類似自然流產。

成因&危險因子:子宮肌瘤是一種長在子宮組織中的異常肌肉瘤,表面布滿豐富血管,根據生長位置及大小會對妊娠造成輕重不一的影響:靠近胚胎著床處的肌瘤會導致胎盤局部血液供應不足增加流產風險,還可能產生前列腺素引發子宮異常收縮導致早產;位於胎盤後方的肌瘤,特別是與胎盤直接接觸的肌瘤會造成胎盤缺血、剝離,連帶造成胎兒窘迫或死亡;位於子宮下段或子宮頸的肌瘤會在生產時干擾子宮收縮的強度、對稱性及規律性,容易造成產程遲滯或難產。除此之外,肌瘤也可能造成子宮腔扭曲變形,增加胎位不正或流產機率。

如何處理:雖然有將近一半的子宮肌瘤會在懷孕過程中持續成長,但在孕期通常不會開刀切除,主要還是以追蹤觀察為主。醫師會在生產前幾週評估肌瘤是否會影響胎位或胎兒出生的產道,視情況剖腹產。

可能原因8.子宮頸癌

出血形態&症狀:排出少量鮮血或血塊,出血形態類似月經。

成因&危險因子:無論是子宮頸癌或子宮頸癌前病變組織,表面均布滿豐富血管,稍微碰撞或摩擦便會出血。由於子宮頸癌發展十分緩慢,孕期發現通常屬於早期階段,症狀輕微,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如何處理:孕期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異常大多屬於症狀輕微的子宮頸癌前病變,只要持續追蹤即可,若病情較嚴重,會視情況決定是否治療。媽咪如有子宮頸癌、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病史,擔心子宮頸癌在孕期復發,可在懷孕初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確認子宮頸狀況。30歲以後最好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未滿30歲但有3年以上性經驗最好也自費檢查,以免懷孕後產生子宮頸癌的風險。

 

可能原因9.葡萄胎

出血形態&症狀:排出大量鮮血,有時血液會混合類似水珠或葡萄狀的分泌物,伴隨強烈噁心嘔吐、腹痛。

成因&危險因子:葡萄胎是懷孕初期出血狀況中最危險的一種,發生機率約千分之一,成因是胚胎及妊娠囊沒有正常發育,萎縮形成過多胎盤絨毛組織,進而形成一粒粒透明葡萄狀的水泡填滿整個子宮腔,這種染色體異常的胚胎不僅無法順利成長,還可能引發絨毛膜癌。

如何處理:葡萄胎的處理以真空吸引刮除術最有效安全,子宮切除術較適合年紀偏大或之後沒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子宮切開術與藥物引產因為容易造成絨毛細胞轉移,臨床較少採用。完全性葡萄胎經過治療有80%的機率會恢復正常、15%會形成侵襲性葡萄胎、5%會發展成絨毛膜癌;部分性葡萄胎則只有5%會發展成惡性腫瘤。無論是何種類型的葡萄胎,治療後都要追蹤一年防止惡化,追蹤期間不得懷孕以免復發。

 

 

諮詢專家–

吳信宏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

           彰化基督教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廈門安寶醫院副院長

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曾翌捷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任: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詳細完整內容請見108年7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原文連結: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9221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Hugsie #孕婦枕 #月亮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