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照高層次超音波?臍帶繞頸可以自然產嗎?一次搞懂懷孕中期熱搜問題!

文章出處:嬰兒與母親

作者: 戴筠
發表日期:2020-09-15

有時想想,生命的形成很奇妙。一粒豆子大小的受精卵經過10個月的發育,最後竟然可以成為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娃兒!寶寶在懷孕中期是怎麼成長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4個月胎兒生長狀態

寶寶在14~16週會長出類似胎毛的組織幫助身體保暖,並開始發育生殖系統,可以從外觀判斷性別。彼時消化系統也逐漸發育成熟,大腸小腸開始蠕動,形成胎便;除了頭部和四肢,大腦、心臟、肺臟、脾臟、腎臟等內臟結構也可以慢慢看得出來,可以做超音波檢查這些器官是否正常。16週以後寶寶開始發育感官功能,雖然還不能睜開眼睛,但會開始轉動眼球、感應外界光源,並在媽媽

撫摸或震動肚子時做出反應,可以開始進行胎教,用光線、聲音、觸摸刺激感官功能。

tips.雖然14~16週已經可以看到生殖器,但男寶寶必須等到30~32週才能排除隱睪症的問題。

 

醫師Talk胎兒器官會在4個月發育完成,接著越變越成熟。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翌捷表示,醫師從16週開始會根據頭圍、腹圍及腿長算出寶寶大概的體重,評估寶寶的生長狀況是否符合里程碑,這個評估會一直持續到生產前。

 

4個月胎兒發育可能出現的問題

這個階段的發育問題以「染色體異常造成的結構性問題」為主,包含唐氏症、鼻骨發育不良、頸部透明帶增厚、先天性心臟病、腎臟發育不良(如多囊腎)、腦部發育異常(如水腦)、生長遲緩等,媽咪可以視身體狀況做羊膜穿刺或羊水晶片檢查寶寶是否有相關問題。

 

如何幫助4個月胎兒成長發育

除了葉酸,前一個階段建議的鈣片、魚油、綜合維他命也可以繼續服用。滿3個月就可以開始固定運動,預防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等妊娠併發症。

台中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斯哲表示,14~16週常有人會反應下腹或鼠蹊部會痛,這是因為子宮在上升到腹腔的過程中拉扯到左右兩條連接鼠蹊部到大陰唇的韌帶,這種情況大多是正常現象,不用過度擔心,除非合併出血才要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孕期出血怎麼辦?!怎麼判斷是正常或異常?

 

5個月胎兒生長狀態

此時寶寶除了發育大腦、心臟、肺臟、脾臟、腎臟等內臟器官,還會開始建構皮下脂肪與皮膚神經系統,在皮膚表面形成胎脂(稀釋狀的白色組織)。18~20週寶寶開始會做出「打哈欠」、「皺眉頭」、「動嘴巴」、「吸手指」、「抓臍帶」、「拳打腳踢」等各式各樣的動作,有時會在呼吸或吞嚥羊水時打嗝,對肚子震動的反應越來越明顯;可以感應光線但無法辨識影像;對低沉、類似水波的低頻聲音會產生明顯反應,因此20週開始可以多撫摸肚子跟寶寶互動。

tips.由於胎脂到生產前會自動消失,39、40週出生的寶寶通常不會看到明顯胎脂,但37、38週出生的寶寶胎脂通常會很明顯。

醫師Talk身材豐滿、胎盤著床位置在子宮前方的媽媽較不容易感受到胎動,但可以透過超音波來分辨腸胃蠕動和胎動的感覺。

 

5個月胎兒發育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樣是結構性的問題,包括唇裂、顎裂、腦部發育異常、心臟病等。此時可以透過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寶寶各部位的生長狀況。

如何幫助5個月胎兒成長發育

血糖升太快會讓寶寶長得太胖,也會影響之後妊娠糖尿病的篩檢(24週檢查),平常最好不要吃太多含糖食物或澱粉類食物,水果的攝取量也要控制。

 

6個月胎兒生長狀態

6個月大的寶寶身長約30公分,體重介於600~700公克之間,心臟、膀胱等主要器官開始運作,但大腦、腎臟、胸腔、肺臟仍未發育成熟。皮膚開始出現皺摺,全身遍布細小的血管,可以清楚看見手指和腳趾。由於神經系統開始連結視神經與腦神經纖維,有時會微微張開眼睛。

醫師Talk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晉睿表示,此時媽咪已經可以感覺到明顯的胎動(類似搔刮肚皮的感覺),寶寶打嗝時,子宮會出現一陣陣規律性的跳動。

 

如何幫助6個月胎兒成長發育

妊娠中期寶寶的骨骼會持續生長,可以多補充牛奶(一天1.5杯)、無糖優格、優酪乳、豆漿、豆腐、小魚乾等富含鈣質的食物。多吃蔬果和五穀雜糧補充纖維質、維生素及礦物質。

延伸閱讀:4熱身+5招式+1呼吸法,LuLu老師の順產瑜伽教室

 

Q:從肚子大小可以看出寶寶的發育狀況?

A肚子較大較小有很多可能的原因,與寶寶的生長發育沒有絕對的關聯。肚子較大除了胎兒較大,也可能是羊水量較多、媽媽胖太快或脹氣;肚子較小則可能是子宮前屈或子宮後屈(子宮彎曲的角度偏前或偏後)。曾翌捷表示,子宮前屈或後屈會讓子宮的實際尺寸不容易被辨識。如果肚子較小又有腰痠背痛的症狀,有很大的可能是子宮後屈。

 

Q:臍帶繞頸會讓寶寶窒息?

A臍帶繞頸是很普遍的現象,不少寶寶的臍帶都會在脖子上繞半圈或一圈,只要沒有勒緊,通常不會有影響,除非環繞圈數達4、5圈以上,已經阻礙寶寶的營養吸收與血液流動,才需要進一步檢查。

 

更多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9月號】

 

原文連結: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1050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